珠海入海口的浪潮声中,一所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学术殿堂拔地而起,当松山湖的薄雾散去,这所闪耀着科技智慧光芒的大湾区大学,正在科技产业链上蓬勃发展。
近期,不少权威媒体都将目光聚焦于这所大学,据了解,大湾区大学即将于25年夏季开始首批招生,但是大家都会担心一个问题:“新开办的学校到底好不好?”,今天小编就来分析一下,它好,但为什么好?
从诞生就备受期待
大湾区大学位于未来高新科技发展道路上的大湾区中心地带,东莞市新兴科技企业众多,但东莞市内所属高校却较为稀少,能直接对接科技企业的更是屈指可数。大湾区大学应运而生,直击民企转型至高端制造和新兴技术领域,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发展痛点。其建设满足了从高校到企业的一站式发展道路,在广东省政府和东莞市政府的支持建设下,这座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立,为大湾区注入创新动能,成为世界级湾区新引擎,整合区域内的科技创新资源,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,从而实现大学与城市发展的双向赋能。
展开剩余63%小而精的理工科高新旗舰
与传统综合类院校及理工类院校不同,大湾区大学定位精准,以理工为主,精理强工,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、物理学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工业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,实行大类招生,分类培养,对学科门类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。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具备创新思维、全球视野,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。对症下药的教育设计,正是为破解广东省内地区近半数工科学生认为”课程内容不实用“的痛点。
重构高校产业融合新渠道
松山湖科研资源丰富,汇聚华为等众多科技企业,提供真实研发场景;毗邻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,学子直达科研平台一线;多样化尖端学术会议,亲身体验学术前沿知识交锋;学科动态响应机制,对接东莞大型封测基地等多种渠道。学生在校期间就融入企业建设,产业制造,都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、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。
学校实行贯通式培养体系,加上与多家名校的双导师联合培养模式,还未毕业就已被头部企业锁定。大湾区大学构建出的多种创新型办学模式,着力推进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为大湾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,助力湾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。
如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所言:”这所大学不仅要’为湾区而生‘,更要’向全球开放‘“。滨海湖校区塔吊林立,松山湖校区实验室剑指苍穹。这所实验室生在码头,生产线当作讲台的学术殿堂,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塑造高等教育新模式。
大湾区大学的使命不是追赶世界,而是定义未来。选择大湾区大学,不仅是选择一所大学,更是选择与万亿科技产业集群并肩,站在世界科技湾区的创新发展浪尖,选择自己亲手铸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基石!
发布于:陕西省七星配资-配资炒股流程-股票网上配资平台-短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